志不強者智不達 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的意思
志不強者智不達是什么意思?“志不強者智不達,言不行者行不果”是什么意思?“志不強者智不達,言不信者行不果”什么意思?志不強者智不達,言不信者行不果。 的意思是,志不強者智不達,言不信者行不果,這句話是什么意思?志不強者智不達。什么意思?
本文導航
志不強者智不達感想
志不強者智不達
翻譯:志向不堅定的人,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發(fā)揮。
延伸:許多有大成就的人,都是意志、天才與勤奮的結(jié)合。堅定的意志在其中猶如軍中統(tǒng)帥,意志強,才能充分地發(fā)揮智慧。如果沒有堅強不屈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毅力,即使有超人的智慧,也難以有所作為。
出處: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志不強者智不達,言不信者行不果?!?/p>
窮不移志富不忘仁是啥意思
意志不堅強的,智慧一定不高;說話不講信用的,行動一定不果敢。
志不強者智不達是一個漢語成語,意思是志向不堅定的人,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發(fā)揮,語出《墨子·修身》:"志不強者智不達。"
原文:君子戰(zhàn)雖有陳,而勇為本焉;喪雖有禮,而哀為本焉;士雖有學,而行為本焉。是故置本不安者,無務豐末;近者不親,無務來遠;親戚不附,無務外交;事無終始,無務多業(yè);舉物而暗,無務博聞。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,必察邇來遠。
君子察邇而邇修者也。見不修行,見毀,而反之身者也,此以怨省而行修矣。譖慝之言,無入之耳;批捍之聲,無出之口;殺傷人之孩,無存之心,雖有詆訐之民,無所依矣。故君子力事日強,愿欲日逾,設壯日盛。君子之道也,貧則見廉,富則見義,生則見愛,死則見哀,四行者不可虛假,反之身者也。藏于心者無以竭愛,動于身者無以竭恭,出于口者無以竭馴。暢之四支,接之肌膚,華發(fā)隳顛,而猶弗舍者,其唯圣人乎!
志不強者智不達,言不信者行不果。據(jù)財不能以分人者,不足與友;守道不篤、遍物不博、辯是非不察者,不足與游。本不固者末必幾,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,原濁者流不清,行不信者名必秏。名不徒生,而譽不自長,功成名遂,名譽不可虛假,反之身者也。務言而緩行,雖辯必不聽;多力而伐功,雖勞必不圖。慧者心辯而不繁說,多力而不伐功,此以名譽揚天下,言無務為多而務為智,無務為文而務為察。故彼智無察,在身而情,反其路者也。善無主于心者不留,行莫辯于身者不立。名不可簡而成也,譽不可巧而立也,君子以身戴行者也。思利尋焉,忘名忽焉,可以為士于天下者,未嘗有也。
譯文:君子率軍打仗雖有陣法,但勇敢卻是為根本。辦理喪葬講求禮儀,但哀痛是根本。士人雖有學問,但德行是根本。所以根基不牢,就不要期望枝繁葉茂。身邊的人就不親近,就不要期望招徠遠人。親戚都不歸附,就不要追求對外交往;辦事有始無終,就不要追求多種事業(yè)。一個事物都弄不明白,就沒有必要追求廣博多識。
所以賢明的君主治理天下,必定明察左右、招徠遠人。君子能夠明察遠近,提高自己的修身!君子看到左右之人非但不能修養(yǎng)品行,還要詆毀自己,就反躬自問,這樣他們的抱怨和詆毀之言減少,品行也得到修養(yǎng)提高。不聽讒害他人的話,不說惡毒的話,不存心害人。這樣,即使有諂諛之人,也無法施展其伎倆。
所以君子做事能力日益加強。志愿日益廣大,修養(yǎng)更加提高。君子處事的原則是,貧窮時要表現(xiàn)他的廉潔,富足時要顯示他的義氣,生時被人愛戴,死時為人哀悼,這四個方面不可虛假,而且要反身自問是否有虛偽之處。存在心底的是無盡的愛;自身的舉止行為是無限的謙恭;出口之言無限的善良。能夠使存在于內(nèi)心之愛體現(xiàn)于外表行為,一直到年老,還堅持不懈修身的,大概只有圣人了吧!
意志不堅強的人,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發(fā)揮;講話不守信用的人,他的行動就不會果敢;擁有財富而不能與別人分享,不值得與他交朋友。不信守原則,不遵守正道,不明辨是非,不值得與他交游。內(nèi)在品質(zhì)不能牢固確立,結(jié)局必定危險;有雄心而不能持久,以后一定懶惰。水源渾濁則流水不清,行為不可信則名譽必損。名聲不會憑空而生,名譽也不會自我長成。功成名就,名譽不可以虛假,這都要反問自身。只說不做,總是能言善辯,也沒人聽;努力工作卻夸其功,即使勞苦也無人接受。聰明的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說。努力做事而不夸大功勞,這樣就名揚天下了。言語不求多,但求所得機智,不求文采華麗,但求說得明確。沒有智慧又不能明察,自己又懶惰,那就事與愿違了。善不發(fā)自內(nèi)心就不能長久,德行不從自身辯明的,就不能堅定貫徹。名聲不會輕易得到,樹立名聲不能取巧。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。那種只是想著牟利,不顧名譽,這樣可以為天下賢士的,是從來沒有的。
墨子(公元前468 -公元前376),名翟(dí),春秋末戰(zhàn)國初期宋國(今河南商丘)人,一說魯國(今山東滕州)人,是戰(zhàn)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科學家、軍事家。墨家學派的創(chuàng)始人,后來其弟子收集其語錄,完成《墨子》一書傳世。
志不強者智不達是哪一位的觀點
“志不強者智不達,言不信者行不果”的意思是意志不堅強的,智慧一定不高;說話不講信用的,行動一定不果敢。
這句話出自《墨子·修身》的“志不強者智不達;言不信者行不果;據(jù)財不能以分人者,不足與友;守道不篤,遍物不博,辯是非不察者,不足與游?!?/p>
白話譯文:
意志不堅強的,智慧一定不高;說話不講信用的,行動一定不果敢;擁有財富而不肯分給人的,不值得和他交友;守道不堅定,閱歷事物不廣博,辨別是非不清楚的,不值得和他交游。
擴展資料
“志不強者智不達,言不信者行不果”出自《墨子·修身》,原文內(nèi)容如下
《墨子·修身》
君子戰(zhàn)雖有陳,而勇為本焉;喪雖有禮,而哀為本焉;士雖有學,而行為本焉。是故置本不安者,無務豐末;近者不親,無務求遠;親戚不附,無務外交;事無終始,無務多業(yè);舉物而暗,無務博聞。
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,必察邇來遠,君子察邇而邇修者也。見不修行見毀而反之身者也,此以怨省而行修矣。譖慝之言,無入之耳;批捍之聲,無出之口;殺傷人之孩,無存之心,雖有詆訐之民,無所依矣。
故君子力事日強,愿欲日逾,設壯日盛。君子之道也:貧則見廉,富則見義,生則見愛,死則見哀;四行者不可虛假,反之身者也。藏于心者,無以竭愛;動于身者,無以竭恭;出于口者,無以竭馴。暢之四支,接之肌膚,華發(fā)隳顛,而猶弗舍者,其唯圣人乎!
志不強者智不達;言不信者行不果;據(jù)財不能以分人者,不足與友;守道不篤,遍物不博,辯是非不察者,不足與游。本不固者末必幾,雄而不修者,其后必惰,原濁者流不清,行不信者名必惰。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。功成名遂,名譽不可虛假,反之身者也。
務言而緩行,雖辯必不聽。多力而伐功,雖勞必不圖?;壅咝霓q而不繁說,多力而不伐功,此以名譽揚天下。言無務為多而務為智,無務為文而務為察。故彼智無察,在身而情,反其路者也。善無主于心者不留,行莫辯于身者不立;名不可簡而成也,譽不可巧而立也,君子以身戴行者也。思利尋焉,忘名忽焉,可以為士于天下者,未嘗有也。
白話譯文:
君子作戰(zhàn)雖用陣勢,但必以勇敢為本;辦喪事雖講禮儀,但必以哀痛為本;做官雖講才識,但必以德行為本。所以立本不牢的,就不必講究枝節(jié)的繁盛;身邊的人不能親近,就不必講究招徠遠方之民;親戚不能使之歸附,就不必講究結(jié)納外人;做一件事情有始無終,就不必談起從事多種事業(yè);舉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,就不必追求廣見博聞。
所以先王治理天下,必定要明察左右而招徠遠人。君子能明察左右,左右之人也就能修養(yǎng)自己的品行了。君子不能修養(yǎng)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詆毀,那就應當自我反省,因而怨少而品德日修。讒害誹謗之言不入于耳,攻擊他人之語不出于口,傷害人的念頭不存于心,這樣,即使遇有好詆毀、攻擊的人,也就無從施展了。
所以君子本身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加強,志向一無比一天遠大,莊敬的品行一天比一天完善。君子之道:貧窮時表現(xiàn)出廉潔,富足時表現(xiàn)出恩義,對生者表示出慈愛,對死者表示出哀痛。這四種品行不是可以裝出來的,而是必須自身具備的。凡是存在于內(nèi)心的,是無窮的慈愛;舉止于身體的,是無比的謙恭;談說于嘴上的,是無比的雅馴。(讓上述品行)暢達于四肢和肌膚,直到白發(fā)禿頂之時仍不肯舍棄,大概只有圣人吧!
意志不堅強的,智慧一定不高;說話不講信用的,行動一定不果敢;擁有財富而不肯分給人的,不值得和他交友;守道不堅定,閱歷事物不廣博,辨別是非不清楚的,不值得和他交游。根本不牢的,枝節(jié)必危。光勇敢而不注重品行修養(yǎng)的,后必懶惰。源頭濁的流不清,行為無信的人名聲必受損害,聲譽不會無故產(chǎn)生和自己增長。功成了必然名就,名譽不可虛假,必須反求諸己。
專說而行動遲緩,雖然會說,但沒人聽信。出力多而自夸功勞,雖勞苦而不可取。聰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說,努力作事而不夸說自己的功勞,因此名譽揚于天下。說話不圖繁多而講究富有智慧,不圖文采而講究明白。所以既無智慧又不能審察,加上自身又懶惰,則必背離正道而行了。
善不從本心生出就不能保留,行不由本身審辨就不能樹立,名望不會由茍簡而成,聲譽不會因詐偽而立,君子是言行合一的。以圖利為重,忽視立名,(這樣)而可以成為天下賢士的人,還不曾有過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-修身
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的意思
意思是:意志不堅強的,智慧一定不高;說話不講信用的,行動一定不果敢。
出自戰(zhàn)國墨翟的《墨子·修身》。
節(jié)選原文:
志不強者智不達,言不信者行不果;據(jù)財不能以分人者,不足與友;守道不篤,遍物不博,辯是非不察者,不足與游。
譯文:
意志不堅強的,智慧一定不高,說話不講信用的,行動一定不果敢;擁有財富而不肯分給人的,不值得和他交友;守道不堅定,閱歷事物不廣博,辨別是非不清楚的,不值得和他交游。
擴展資料
《墨子》是戰(zhàn)國百家中墨家的經(jīng)典。提倡兼愛、非攻、尚賢、尚同、天志、明鬼、非命、非樂、節(jié)葬、節(jié)用,涉及哲學、邏輯學、軍事學、工程學、力學、幾何學、光學,先秦的科學技術成就大都依賴《墨子》以傳。
現(xiàn)存《墨子》一書,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組成,宋朝多散佚。至清代編《四庫全書》時,僅存五十三篇。
《墨子》的政治思想,主要反映在《尚賢》、《尚同》、《非攻》、《節(jié)用》、《節(jié)葬》、《非樂》諸篇中。墨家主張任人唯賢的用人原則,反對任人唯親,主張從天子到下面的各級官吏,都要選擇天下的賢人來充當。
《墨子》的倫理思想,主要反映在《兼愛》、《親士》、《修身》等篇中。墨子主張“兼相愛,交相利”,人們不分貴賤,都要互愛互利,這樣社會上就不會出現(xiàn)以強凌弱、以貴欺賤、以智詐愚的現(xiàn)象。
《墨子》的哲學思想,主要反映在《非命》、《貴義》、《尚同》、《天志》、《明鬼》、《墨經(jīng)》諸篇中。墨子主張把知識分為“聞知”、“說知”、“親知”三類,“聞知”是傳授的知識,“說知”是推理的知識,“親知”是實踐經(jīng)驗的知識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-墨子
志不強者智不達的道理
這句話的意思是:意志不堅強的人,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發(fā)揮;講話不守信用的人,他的行動就不會果敢。
出處:《墨子·修身》
選段:
志不強者智不達,言不信者行不果。據(jù)財不能以分人者,不足與友;守道不篤、遍物不博、辯是非不察者,不足與游。
譯文:
意志不堅強的人,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發(fā)揮;講話不守信用的人,他的行動就不會果敢;擁有財富而不能與別人分享,不值得與他交朋友。不信守原則,不遵守正道,不明辨是非,不值得與他交游。
擴展資料:
“修身”意謂陶冶、鍛煉自身的道德品質(zhì)與情操,是培養(yǎng)德行的一種方式。修身在所講的八目之中,既是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以后的結(jié)果,又是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起點。
“修身”一方面強調(diào)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(yǎng)水平的重要性,即不僅為搞好學習、工作所必需,而且是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以及強身健體所必需;另一方面,修身的主要方法是到社會中去、到實踐中去、到群眾中去,當然不排斥“內(nèi)省”。修身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求得個人的自我完善,而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(fā)展。
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
意思是:志向不堅定的人,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發(fā)揮。該句出自《墨子·修身》,原文節(jié)選如下:
志不強者智不達;言不信者行不果。據(jù)財不能以分人者,不足與友;守道不篤,遍物不博,辯是非不察者,不足與游。
譯文:
意志不堅定的人才智也不會通達,說話沒有信用的人行動也不會有結(jié)果。占據(jù)財物而不能分享給別人的,不值得與他交友;不能信守原則,辨別事物不廣博,對是非分辨不清的人,不值得與他交游。
擴展資料:
本篇主要討論品行修養(yǎng)與君子人格問題,強調(diào)品行是為人治國的根本,君子必須以品德修養(yǎng)為重。
作者先以作戰(zhàn)、守喪與學習為例,說明其根本不在于列陣、禮節(jié)與才學,而分別在于勇氣、哀傷與德行。作者總結(jié)先代圣王治理天下的方法主要在于能夠“察邇來遠”,也就是明察左右的人,招徠遠方的君子賢人,讓他們互相影響共同為國效力。
作者認為,“君子之道”包括“貧則見廉,富則見義,生則見愛,死則見哀”以及明察是非、講究信用、注重實際等方面的內(nèi)容。
作者指出對這四者都能很好實踐的唯有圣人,所以,他提出了“慧者新辯而不繁說,多力而不伐功”“言無務為多而務為智,無務為文而務為察”等切實可行的修身標準,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立虛名,成為真正揚名天下的高賢大士。
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。
版權(quán)聲明:本文由尚恩教育網(wǎng)發(fā)布,如需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