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桑子辛棄疾 辛棄疾古詩365首
辛棄疾的采桑子詩加詩意,辛棄疾采桑子全文,辛棄疾的《采桑子》內(nèi)容是什么?辛棄疾的<采桑子>,采桑子 辛棄疾,采桑子古詩,辛棄疾。
本文導航
宋辛棄疾古詩全文帶拼音
少年不識愁滋味,
愛上層樓。
愛上層樓,
為賦新詞強說愁。③
而今識盡愁滋味,
欲說還休。④
欲說還休,
卻道新涼好個秋。
【注釋】
①又名《采桑子》,四十四字,平韻。 ②博山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。因狀如
廬山香爐峰,故名。淳熙八年(1181)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,常過博山。
③強說愁:無愁而勉強說愁。 ④李清照《鳳凰臺上憶吹簫》:“多少事,欲
說還休?!?
【品評】
這首詞以“少年”與“而今”對比,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。上片說
少年時登高望遠,氣壯如山,不識愁為何物。無愁說愁,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
習氣。下片轉入“而今”,轉折有力,不僅顯示時間跨度,而且反映了不同的
人生經(jīng)歷。在涉世既深又飽經(jīng)憂患之余,進入“識盡愁滋味”的階段。所謂
“識盡”,一是愁多,二是愁深。這些多而且深的愁,有的不能說,有的不便
說,而且“識盡”而說不盡, 說之亦復何益? 只能“卻道新涼好個秋”了。
比之少時的幼稚,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。其實“卻道”也是一種“強說”。
故意說得輕松灑脫,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。周濟說辛詞“變溫
婉,成悲涼”。讀此詞者,當能辨之。
辛棄疾古詩365首
采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
煙迷露麥荒池柳,洗雨烘晴。洗雨烘晴,一樣春風幾樣青。
提壺脫褲催歸去,萬恨千情。萬恨千情,各自無聊各自鳴。
采桑子此生自斷天休問,獨倚危樓。獨倚危樓,不信人間別有愁。
君來正是眠時節(jié),君且歸休。君且歸休,說與西風一任秋。
辛棄疾詞都有哪些題材
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。愛上層樓,為賦新詞強說愁。而今識盡愁滋味,欲說還休。欲說還休,卻道天涼好個秋。
此詞出自于辛棄疾的《采桑子》。
釋義:年少時不知道什么是愁,喜歡在新作的詞里強說憂愁的感覺。而到了今天嘗盡了憂愁的滋味,想說還是沒有說出來,只是說秋天真是涼爽啊。
《采桑子辛棄疾》又稱丑奴兒·書博山道中壁,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被彈劾去職、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。此詞通篇言愁,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(tài),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郁,通過"少年"時與"而今"的對比,表達了作者受壓抑、遭排擠、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。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"愁"字,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,構思精巧,感情真率而又委婉,言淺意深,令人回味無窮。辛棄疾的這首詞,通過"少年"、"而今",無愁、有愁的對比,表現(xiàn)了他受壓抑排擠、報國無門的痛苦,是對南宋統(tǒng)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。在藝術手法上,"少年"是賓,"而今"是主,以昔襯今,以有寫無,以無寫有,寫作手法也很巧妙,突出強調了今日的愁深愁大,有強烈的藝術效果。
辛棄疾(1140-1207),南宋愛國詞人。字幼安,號稼軒,歷城(今山東濟南)人。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,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,不久投歸南宋。歷任江陰簽判,建康通判,江西提點刑獄,湖南、湖北轉運使,湖南、江西安撫使等職。四十二歲遭讒落職,退居江西信州,長達二十年之久,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、福建安撫使。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、鎮(zhèn)江知府,不久罷歸。一生力主抗金北伐,并提出有關方略,均未被采納。其詞熱情洋溢、慷慨激昂,富有愛國感情。有《稼軒長短句》以及今人輯本《辛稼軒詩文鈔存》。